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摘抄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摘抄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摘抄(深度文)
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摘抄
导语: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时代楷模你当之无愧,你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留在山川大地都是满满的爱。把毕生所学,奉献国家。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其美多吉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运驾驶员、驾押组组长,20_年来,他在川藏邮路甘孜—德格路段上顽强坚守,曾无数次穿行在俗称“鬼门关”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 20_年的邮政路上,他用鲜血捍卫邮件的安全,用热情挽救上百陌生人的生命,用信仰为高原的老百姓送去滋养精神世界的报纸和家书,他克服极端卑劣环境和自然灾害,美满完成每次邮运任务。
今夜,凝听其美多吉、甘孜州邮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显华,其美多吉的小儿子扎西泽翁,道班工人曾双全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用真挚的感情、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讲述 “其美多吉雪线邮路”的先进业绩和宝贵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当其美多吉老师讲到他被歹徒坎刀重伤,与死神搏斗,如何面对康复率几近为零的希望,接受“破坏性康复疗法”和爱妻泽仁曲西无所不至照顾时,我想对其美多吉老师说你是最幸福的,您有一名美丽仁慈的妻子,您有一名帅气懂事的儿子。那一刻现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的泪水也不由一次次夺眶而出,一场心灵的洗礼让大家得到了精神上的净化,激起了奋斗的豪情,我们大家接受了一次深入的教育、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今夜,当其美多吉的小儿子扎西泽翁讲述他阿爸故事的时候,我的泪再一次倾但是下,我想对扎西泽翁说:您是最荣幸的,您的阿爸克服了死神,今天仍然站在您的眼前,您还可以叫阿爸,而我的阿爸却离开我已5年了,在这5年里,阿爸在我的梦里从未离开过,有时我感慨人生不如一场梦,梦里我是多么的幸福。
久背的称呼——阿爸,那一刻其美多吉老师的小儿子扎西泽翁讲述他阿爸故事的时候,他所说的每句话都震动着我的心弦,他讲述的故事与我经历的甚是类似,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感遭到,我想此刻也只有我才能理解到他讲述的那惊动人心的他们家人的故事,那时我在读大三,每天习惯给家人打一次电话,但是有一段时间,我打电话给阿爸都是阿妈接的,后来才知道我阿爸病倒在床上一个星期,连打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悲痛万分,那一刻我只想回家,但是经过阿妈的劝说,阿爸也康复的较好我没有回家,当时离放假也只有一个月多,谁知凶讯将再一次降临在我的身上,已完全康复的阿爸终究还是被死神带走了,只留下我阿妈和我们四兄妹,阿爸走了,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我只是遇上了49天那一天。 当扎西泽翁说:我是其米多吉的小儿子,也是我阿爸同事的时候,我非常羡慕他,我觉得他就是世界上最荣幸的人,一名被歹徒刺伤17处,经历三天三夜抢救的阿爸,今天照旧在站在他身旁,并与他同行,当您生病时您才知道健康的宝贵,当您失去亲人时,才知道思亲的痛苦。
其美多吉的先进业绩,感动我们让我学习的不单单是其美多吉老师在雪线邮局上的经历和付出,还有他们家的家庭美德。
篇二:
我不曾一次看到过那些在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他们大多是党员,也有一些自愿参加的志愿者,他们全部都是好样的。
常常能看到那些医护人员工作在抗疫一线,那厚厚的防护服、隔离服,是完全不透气的,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衣服都已被汗浸湿,已经湿透,汗滴湿了他们的衣服,也滴痛了我们的心。那些防护服,只要脱下就代表着废了,医护人员们常常在工作前都不能喝水,在诊疗时也不能吃饭,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他们身上的那件防护服,那份使命,他们毫无怨言,总是默默地完成着任务。他们也是最美逆行者,他们也是好样的。
还常常能见到,那些穿着志愿服的志愿者和党员,站在各个小区门口、各个街道中央、各个楼道中间、各个城市中心,常常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那是多么累啊,可他们不下岗,坚持不下岗。我还在新闻里见到过:七十一岁的老党员坚持参加巡查、不小心摔坏腿的老党员怎么都不肯下岗,他们都坚守在抗疫防疫一线,甚至不能回家,过年不能见到家人,不能吃团圆饭、年夜饭,可想而知,他们要背负着多少啊。
我们看到后,都会不禁泪目。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冒着被感染,冒着死亡的风险踏上一线的,可看起来,他们毫无畏惧,甚至能看出他们的表情都已是麻木,麻木当中透着温柔的样子。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有儿子,有女儿,他们都知道爸妈正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是有生命危险的世界十大高危职业之一,但他们不怕,他们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也都不会怕,他们也都是好样的,他们承担着孤独甚至是丧父丧母,可他们好像继承了他们爸妈的无畏、无惧,每次都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两点:1。毫无畏惧2。担忧他们的父母,我觉得,他们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跟他们的父母一样,全部都是好样的。
这些最美逆行者,都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给了我们无比的温暖,他们的汗水,是为了抗疫,他们的承担,是为了抗疫,他们的儿女,也终将成为最美逆行者。让我们再次喊出:
“你们都是好样的!”
篇三:
在大家眼中,朱有勇是云南省农业系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是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但在澜沧县蒿枝坝村,提起朱有勇,拉祜族群众会抿嘴笑着告诉记者:“他是来帮我们种洋芋的。”
“农民院士”朱有勇身上到底有什么气质,让拉祜族群众觉得那么亲?一切还得从他早年立下的志向说起。
让农民过好一点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云南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儿时农田旧景,是最吸引他的景色。广阔的田野使他对土地与农民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眷恋和热爱。
高中毕业后,朱有勇与8位同学回到农村当了知青。当他看到自己和农民们辛勤耕作一年,得到的却只是难以糊口的收成时,朱有勇在心底埋下了自己的初心:“一定要努力,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
1977年恢复高考,朱有勇如愿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96年,在完成悉尼大学分子植物病理学有关项目研究后,朱有勇不假思索地谢绝了悉尼大学教授对自己的挽留,毅然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和国外、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在云南搞科研或许会有一定局限性,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却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拟的。
朱有勇紧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创新性开启了不用农药控制病虫害的探索之路。他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个省区市推广了6000多万亩,并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这两项技术让农药使用量减少60%,并能增产20%-30%。由于长期与农民和土地打交道,少数民族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农民教授”“农民院士”。
手把手带着老乡干
刚接到澜沧县扶贫任务时,虽有“扶贫就要到最穷的地方去”的思想准备,但到了澜沧蒿枝坝村,朱有勇也被这里深度贫困的状况震惊了。
澜沧主要生活着“直过民族”拉祜族,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但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当地群众素质型贫困问题极为突出,农业科技成了这里最大的短板。
“越是艰难,科技扶贫就越有大作为。”通过调研,朱有勇带领团队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了“科技小院”。
正当他们决定先拿冬季马铃薯作示范时,现实却给了朱有勇当头一棒,居然有很多村民不愿意。原来,澜沧早年曾种过核桃,因气候、品种等原因,树倒长得好,核桃却没结几个,光竹塘乡就有7000亩摆在那里成了反面教材。这里也有种过马铃薯的,但最终只收获些小疙瘩。这个院士又来“种洋芋”,农民们担心万一再失败,一家人一整年的收成就打水漂了。
朱院士能把“天拉长”,一时难以把村民的眼光拉长。院士这个名头,在这样一个偏僻村寨并没有多大作用。“这比发期刊论文可要难多了。”朱有勇感慨。
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院士团队将新研发的冬季马铃薯品种种进了100亩样板田。朱有勇同样扛起了锄头,与少数民族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家”安在了田间地头。为了和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朱有勇还学会了“你好”“吃饭”“干活”等拉祜族语。
第二年,看到样板田的好收成,原来持反对态度的村民刘金宝将家里10亩地分出了2亩种马铃薯。每亩5000多元的收入,让他第三年主动把全部地种上了冬马铃薯。
在澜沧县,农民种植冬马铃薯每亩收入平均可达9000元。在朱有勇院士团队的努力下,目前澜沧县建立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等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基地,还将依托中国工程院人才智力优势,大力实施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冬早蔬菜3个“一万亩”工程,全力创建全省科技扶贫示范县。
“农民院士”扶贫有招
朱有勇深知,技术缺、产业弱,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贫困的重要原因。从示范村蒿枝坝村的情况来看,农村技术型人才的多寡才是带动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
于是,朱有勇在职业学校开办了院士班,这可是全国首创。这个技能培训班,是朱有勇扶贫计划中的更为重要的一步。
其中短期培训班不受年龄、学历等条件限制,教学过程为4个阶段100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专家亲自授课,采取边学习边生产的办学模式,理论讲授和田间实操紧密结合,用学员听得懂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用学员看得懂的方式手把手教授,课堂在田间,学习在地头,考试评价看收成。
酒井乡酒房村坡头老寨小组的哈尼族农民培训班,作业是种一亩马铃薯。亩产2吨为合格,2.5吨为良好,3吨为优秀。去年3月,当马铃薯班的农民马正发请全小组现场观摩他的“考试成绩”时,大家看到田里收获的硕大马铃薯,非常震撼。这一期,养鸡能手张忠玲、林下三七技术员付美刚、马铃薯班农民马正发等优秀学员受到表彰并获得5000元奖学金。
在马正发的带动下,去年冬季,坡头老寨28户人家种植马铃薯100亩,其中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了37亩。今年2月,坡头老寨的冬季马铃薯陆续收获,平均亩产2.7吨,每公斤售价2元到4元,整个小组的马铃薯收入51万元,人均收入3825元。马正发种植了10亩,收入7万元,在全小组最高。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朱有勇院士和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猪牛养殖等培训班,前后共计开设了24个技能班。
今年是朱有勇院士在澜沧扶贫的第5年,他带领团队结合贫困地区实际,走出了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精准扶贫之路,实现了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为全国科技扶贫做出了有力的示范。朱有勇说:“我承诺过,要把贫困山区的农民带富。蹲在农村当个农民,带着农民脱贫致富,心里很高兴、很有意义,也很欣慰。”
-
- 七一建党优秀发言稿精选最新范文推荐
-
2023-10-12 07:25:53
-
- 会计专业求职信范文
-
2023-10-12 07:23:07
-
- 教师工作简历范文
-
2023-10-12 07:20:21
-
-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
2023-10-12 07:17:36
-
- 关于升职申请书的范文4篇
-
2023-10-12 07:14:50
-
- 《古田军号》观后感大全
-
2023-10-12 07:12:05
-
- 经典美文摘抄200字
-
2023-10-12 07:09:19
-
- 《复兴之路》观后感600字
-
2023-10-12 07:06:33
-
- 美文《岁月的喟叹》,岁月沧桑,物是人非!
-
2023-10-12 07:03:47
-
- 《长城》观后感大全
-
2023-10-12 07:01:01
-
- 求职信范文7篇
-
2023-10-12 06:58:16
-
- 大学生求职简历范文
-
2023-10-12 06:55:30
-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大全
-
2023-10-12 06:52:45
-
- 《江湖儿女》观后感大全
-
2023-10-12 06:49:59
-
- 【好人好事报道】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_好人好事报道
-
2023-10-12 06:47:13
-
- 会计求职简历范文
-
2023-10-12 06:44:28
-
- 胡适经典美文《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
2023-10-12 06:41:42
-
- 《沉默的羔羊》观后感摘抄
-
2023-10-12 06:38:57
-
- 《后浪》青年宣言观后感推荐
-
2023-10-12 06:36:11
-
- 雨兰原创美文:童年时,那些不说话的老朋友
-
2023-10-12 06: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