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网 > 范文 > 正文

​《江湖儿女》观后感大全

2023-10-12 06:49 来源:文摘网 点击:

《江湖儿女》观后感大全

《江湖儿女》观后感大全(深度文)

《江湖儿女》观后感大全

导语:江湖,人心向往之,快意恩仇。江湖,人避之不及,噩梦终生。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江湖儿女》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image.png

篇一:

写在<江湖儿女>拍摄完成之前,期待另一个贾樟柯的到来。

上午看了贾樟柯在法国《电影手册》上面为自己的新电影《江湖儿女》撰写的短文,第一次知道故事的梗概,我又一次被科长的故事打动了,这种感动里面既有科长一如既往的故乡是根的淳朴真挚也有《山河故人》里某种氛围风格的继续,这是转变后的贾樟柯。PS:我相信科长的影迷一定非常期待电影里的人物和之前电影的联系。 科长电影的转折点就是在《山河故人》,也是在这里,好多影迷开始不喜欢科长了,开始抨击科长了。我觉得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会热爱曾经的贾樟柯,更应该热爱现在的贾樟柯,因为科长从《山河故人》开始,才真正展现出了一个电影大师的潜质,诚然谁也无法否认科长从第一部电影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优秀的导演,但是如果他永远困于”曾经的贾樟柯”走不出来,那就真的是中国电影的损失了,贾樟柯是艺术家,他不止是一个关注时代,关注时代下的边缘人物生活的汾阳导演,他更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家!! 如果说曾经的科长的电影更多的是表现时代与人,是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对击打命运无力的控诉,那现在的科长更多的是表现时空与人,是关于时空和生命的思考,是俯瞰生命长河的流息。科长电影的根从来都没变过,那就是故乡,但是这个故乡能够牵扯出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如果曾经这个根连接的是时代和生命,那现在这个根连接的就是宇宙和生命,这个跟科长开始对宇宙和科幻产生兴趣有关系,科长永远是他电影的观察者,因为他是时代的记者,但是这个观察者的角度,最重要的是思考和心境转变了,他也不止于只做一个时代的记者。 曾经你会觉得他和小武、斌斌、韩三明是站在一起的,他们一起在申述某种东西,一种浓烈的粗粝的情绪氛围充斥着整个电影画面的角落,但是当看到《山河故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仿佛是以一种偌大的胸怀和冷峻的脸色在俯瞰他电影里的一切人事物,他不止眼里容得下世间万物,他心里现在也容得下,他的电影里有了好多留白,好似来自时空的留白,这样的留白营造出的氛围是接近于灰色的纯白雾蒙蒙一般的笼罩在你的心间,久久挥之不去,它没有浓烈的色彩,不带浓烈的情绪,却让你的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忧愁和感伤,好似来之遥远的宇宙的某个角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击打中你的心,本质是一种关于生命虚无的思考,而你会随着他的电影掉进那个生命虚无的无底洞里面,也像是独自一个人站在一望无际的白茫茫的原野上,想呼救、呐喊、发泄,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听到,一个生命孤独的伫立在苍茫茫的大地上,眼前是一片无限接近于纯白的雾蒙蒙的灰。 《山河故人》也罢,《江湖儿女》也罢,名字都是这样的诗意,英文译名也一直是亮点,前者译为《Mountains May Depart》,后者译为《Ash Is Purest White》。当我在看了很多部贾樟柯前期的电影,再看到《山河故人》的时候,我是无比惊诧和喜悦的,如果说第一次看《小武》是惊喜于中国有贾樟柯这么个优秀的导演存在的话,那《山河故人》就是惊喜于贾樟柯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进步空间和可能性,这是贾樟柯自己的一个坎儿,也是成为真正的电影大师的一个门槛,我希望这次的《江湖儿女》可以续继续这条路走下去。 《山河故人》给我的某种感觉,就好像我第一次看黑泽明的《乱》,当然两者差距是很大的,无法相提并论,但是贾樟柯有点那种意味了,既大师级的导演胸怀世间最大的悲悯与冷峻,《乱》的故事并不复杂,它套用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再由黑泽明这样大师中的大师拍摄出来,好似囊括了人世间所有的情感,它是彻彻底底的史诗级悲剧,但是由悲引申出来的人的命运和情感的触动,确是无穷极的。 艺术最最最迷人的一点应该是对生命本身的触动,贾樟柯已经做到了,他从由具体某件事对你造成情感的触动到生命本质对你造成的触动。So just cant wait to see ASH IS PUREST WHITE。

篇二:

没记错的话,贾科长是70后,作为80和90后两者夹缝里的我,乘着中秋的乏困,居然精神饱满的看了《江湖儿女》,居然非居然,期待之久,仰慕之实等诸多因素,豪言要写点东西,当然自知之明未必时刻都要,所以就抛掉顾虑,大言不惭的吹嘘遛马一番。

观后有感就不得不说说贾科长的江湖,从《小武》到《江湖儿女》,科长的江湖都都发生在养育自己梦启的大地上,这种江湖他通过电影做了客观的展示与批判。

生而为人就是江湖,各个层面,各个群体都有各自的江湖。假如说《小武》到《天注定》是批判式的江湖,那么《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就是发问式的江湖。

电影里郭斌问巧巧:“你恨不恨我?”巧巧说:“对你无情了,也就不恨了。”郭斌:“无情?那你作甚收留我?”巧巧:“江湖上不就讲究个义字嘛,你已经不是江湖上的人了,你不懂。”

故事其实就是郭斌的江湖巧巧一直跟随,但那时候巧巧不是江湖上的人,郭斌身在江湖似乎又在江湖里游荡,这其实就是我们身而为人的江湖,这种江湖随着时代变迁,也让形色众生演绎着变化。

可这种“演绎”转眼就是大半生,《江湖儿女》是郭斌带巧巧入江湖,从此便再不离开。可是郭斌走了,便走了。也许是巧巧不懂郭斌,也许江湖不懂郭斌,但江湖懂巧巧。或者说巧巧因郭斌懂了江湖。

江湖里可惜没有如果,但是我愿意让他有:如果是我,一定也会走郭斌的路。男人的“无情”现实里可能就是:我放下过爱情,只留一句结尾的“走了”。剩下的半生还需寻找男人江湖里的天地,义字当头,最伟大也最可怜。

前面提到了发问的江湖,可以简单的称作试探的关注,贾科长不是救世主,电影本生也不具备救世主的属性,固然贾科长作为一直坚守这份关于形色众生的江湖窥探,他的意义足以支撑华语电影一席之地。

《江湖儿女》给贾科长打一波call。最后的结局可以慢慢嚼,巧巧梳妆台上拾掇着闯江湖的门面,手机里传来了郭斌江湖的“走了”。直接、粗暴、同时伴有男人阳刚的霸气,那一刻巧巧的江湖只是被探头里的画面俯视的模糊不清,江湖那一刻似乎只是周围能被探头窥视到的残局。那个为了江湖搭上了半生的身影靠在了墙上,此时画面定格,留给了我们发问和思考的江湖。

这样的定格让我忘记了儿女情长的思考,也许作为男性的自私亦或自尊。反过头我们再来嚼里面的人物,关二爷是江湖里膜拜的神,二哥、大学生、小年轻、摩的司机、龙队(也许有误)、只有小卖部的个体户(徐峥),成功人士(张译)等,他们看似互不联系,却皆因江湖闭环式的连在一起,少了谁都似乎像山西人吃面缺了陈醋一般。

山河阻隔故人,一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江湖绑架了儿女,情长在江湖里只是走了。也许一切都是天注定,在这个只在乎黄金的江湖,任逍遥一把实属人在霾途,海上传奇的世界,方向在东,三代厂花诠释二十四城记,用衣服串联了无用。贾科长的江湖还在续写,在清朝的期待,语路岂能满足!

江湖儿女依旧,贾科长的电影江湖依旧,生而为人就是江湖,大家都各自充当着“囚徒”的角色而已,不高不低,嚼的刚刚好。

《江湖儿女》给贾科长再打一波call。贾樟柯我有酒,约一下肝胆相照,说不定一种懵懂的电影江湖梦就会被催生。愿我们这些江湖里的“囚徒”各自安好。

篇三:

从电影院出来到回家,江湖有义,人间无情,这句话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从阴暗的放映厅走到光明处,我觉得每一步都像是一个江湖人。虎虎生风、形单影只、面无表情、心怀人间,是那个孤单的巧巧上身了。

她的孤单,或许正因太过重情义。因为重情,在斌斌快被打死之际,她拿起了手枪,进而就进了监狱。因为重义,即使斌斌负她在先,也依然会接受一个半身不遂的斌斌。在监狱里的五年,她定是孤独的。出来后,她也不再有爱人。她坐在审判座位上,走在奉节的大街上,走在新疆的火车站里,走在前往车站迎接廖凡的台阶上,继而站在火山口前,最终又因廖凡不辞而别倚在门口,这些孤独的身影重叠,成为了孤独的她。也许孤独是因为情义从来不是说重就可以重的,重情义的人必然带来个人的牺牲,也面临被不重情义所伤的风险。柔弱的她,面对诡谲的江湖,略显得悲壮。

她和江湖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她曾经自认为不是江湖里的人,但是干的却是江湖人干的事儿。斌斌曾是可以给人主持公道的头目,后来却并没有给巧巧以公道。这未尝不是一种讽刺。比起巧巧,斌斌就是一个没活明白的江湖人,虽然他曾是大哥,视兄弟情义为命根。他错过了真心对他的巧巧,审时度势选择了别的女人。又因为发展不顺把自己喝成了半身不遂,又反过来去找巧巧。但是人心凉了就再也热不起来。因为道义,巧巧接受了他,帮助他康复,但没有和他在一起。糊涂的斌斌这次仿佛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在快康复之际选择了离开。面对这样一个曾经有情但是此刻已无未来的人的离开,巧巧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呢?可能也只有叹息吧,因为无可挽回。

这个江湖,有很多人。但人会老,江湖却永远年轻。斌斌曾叱咤风云,最后却坐在轮椅上被看不上的马仔羞辱。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一直想要重新找回往日的威风,哪怕被人接济也要摆摆大哥的尊严。但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他再也回不到曾经的自己了。这个江湖,不仅仅是显示威风打打杀杀,豪情万丈与天齐,它更能使人懂得时间的力量、势力的更迭,还有什么是真正的道义。

在重情义之外,巧巧这个女人,很像是中国传统女性的缩影。比起易变的斌斌,她永远在那里。和斌斌在一起,就拿命去保护。出狱了依然要试图挽回不可能的斌斌。离开了,却依然被安排孤身一人很多年。又紧接收留斌斌。导演的安排,重合了很多为了别人忍辱负重、甘于奉献的传统女人形象。但是这只是巧合,她的做法,只是因为重情义,她离开以后的独身,也绝不能被理解为没有斌斌就再也没有喜欢的人。她只有重情义,不应有甘于奉献的愚昧。否则,就没有了江湖,只有传统糟粕。

影片延续了贾樟柯过往的风格,写实粗旷。开头就是一个长长的镜头,几乎所有入镜的人看起来都不像是演员,像是朴素的生活片段。不美化只表达现实,再在现实里细细咂摸人生、情感、道义等诸多内涵,成为贾樟柯独特的风格。在这个片子里,张译、徐峥、丁嘉丽等都贡献了特色突出的表演。被巧巧骗钱的小老板,在火车上满嘴跑火车的中年男,倾盆大雨下依然想耍一下的摩的司机,看似宽厚却偷人钱的中年妇女。巧巧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形形色色,这正是江湖。连她的脸谱同样多变。这就是社会,也是江湖。要想在江湖中生存下来,你必须要学会扮演很多角色。要想在江湖中不受伤害,你更要学会使用心计。否则,你就会接连栽在小偷、司机那里,或者还会被中年男骗身骗感情。那更不会一个人独立地在江湖里重新开一家麻将馆,再次组起一个小江湖生态自由生存了。人啊,就是那个复杂的江湖体系。

在江湖里,渴望江湖外。在江湖外,便别再回来了吧。年轻气盛的日子总会过去,属于江湖的日子只能是一段时间。是时候离开,那就离开。平平淡淡,那才是人生的真实面目。但不管人在哪里,情义不可丢,人心不可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