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网 > 范文 > 正文

​幼儿教育反思(15篇)

2024-06-14 03:01 来源:文摘网 点击:

幼儿教育反思(15篇)

在现实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教育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教育反思1

案例描述:升入大班后,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及跳跃能力。我班从开学初就制定12月中旬将举行一次跳绳比赛。为了让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学会跳绳,我们事先就以校讯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请家长为孩子购买两根绳子一根放在家中练

image.png

习,一根带到幼儿园进行练习。跳绳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了。鑫磊是个小男孩,每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基本都是晨间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当其他的孩子正在整理绳子要休息时他就出现了。那一天又是如此,"鑫磊去拿自己的绳子来练习一下吧,老师好久都没看见你练习跳绳了哦"我故意这么说道(还不会跳绳的他自己不急,我到是开始着急起来了)。而他就笑嘻嘻的去拿了自己的绳子,可是他拿着绳子左揉揉右捏捏就是没有跳起来。我便问他:"你为什么不跳绳呢?"他嘟着嘴巴说:"妈妈太忙了,一直在玩电脑,没有教我跳。"听完他的话,我便告诉他妈妈没有教你可以自己学啊,老师也可以教你。来,先把绳子甩到自己的脚前方,双脚再并齐向前一起跳,10分钟过去了,虽然还没有学会,但是看到他认真的一甩一跳的想要跳过去,我便鼓励他再多练习几下,并告诉他明天早点来,多练习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学会的,他笑着点了点头。

分析:

"过于依赖"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了鑫磊不够主动比较懒散

的习惯。在家里,父母对他过于保护,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理,而使鑫磊有了一种依赖思想,妈妈没教我,我就不用学了的心理思想。缺乏了孩子的自主性及主动学习的态度。

反思:

对于鑫磊的.表现应更多的给予信任,帮其他战胜过于依赖的思想。让孩子了解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在妈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采取了一同练习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促使鑫磊克服依赖思想,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锻炼自己。在家长方面我也和鑫磊的妈妈以电话的方式进行了沟通交流,他的妈妈听我这么一说也很是着急,其实在家中不是没有教孩子跳绳而是鑫磊不肯好好的练习跳绳,依赖着妈妈就是不肯动起来。为此我和他的妈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鑫磊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鑫磊每天早点来幼儿园,多有时间参加户外运动。关注和支持鑫磊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鑫磊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幼儿教育反思2

谁来还孩子一份真诚?

片段一:早上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到学校,他们都会甜甜的问候我,我也用微笑回应他们。这时候,牛牛来了,他腆着脸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幼儿园吗?”“为什么啊?”“因为我很想你啊!你比我妈妈可漂亮多了。”这个小人精就知道说好听的哄老师,不过心里还是暖暖的。

片段二:午饭时间刚刚结束,小值日生们有的拿着抹布帮老师擦桌子,有的拿着笤帚帮老师扫地,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这时候,蒙蒙却什么也不干,还在一边 “指挥”:“君君,你看这儿多脏啊!快来擦擦这儿。”“琪琪,这儿有很多纸,你快来扫扫啊!”我赶紧去过去问蒙蒙:“蒙蒙,今天你是值日生吗?”“是啊,老师!” “那你怎么总是站在这儿?”“老师,我站在这儿帮你‘指挥’小朋友啊!这样他们就不会乱了。”

片段三:“谁帮老师去把你们的小被子抱进来啊?”中午晒得被子该收进来了。“我!”“我去!”孩子们就是这样勤快,每次都会争着帮老师,只有小志浩总是坐在那里不肯帮忙。“浩浩,你来和老师一起抱被子吧!”“可是,我的画还没画完呢?”他为了推辞竟拿出了画画本。“你只抱小的好不好?”“好吧!”他勉强答应了。到了晒被子的地方,他东看看,西看看,找了一个最小的抱上就走。我故意抱了很多,装着很吃力的样子在他的身边,可是他却视而不见。“浩浩,你帮我一下吧!”“你长得那么高应该抱多一点。”“你看,你不帮我,让别的小朋友看见会笑话的。”“如果我帮了你,让别的老师看见也会笑话你啊!”……

案例分析:

孩子是不会骗人的,他们有自己纯净的小天地,可是受社会大环境及其个别家长行为的影响,他们也学会油嘴滑舌,学会偷懒磨滑,并且不为所耻,反而愈演愈烈。

案例反思:

一、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老师和家长都愿意孩子能够成为诚实正直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长却担心孩子太诚实了会被别人欺负。诚实不是无能,诚实的品格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只有品格上的完善,孩子才能健全地成长,我们家长和老师必须注重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我们应事事处处注意以身作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做好孩子的表率,注意用诚实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另外,对孩子的过失,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应鼓励孩子说真话,以免孩子为了掩饰所犯的错误而说谎。对孩子进行诚实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要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因势利导地耐心教育,使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

二、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我们的教育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如:大班主题《我长大了》,目的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爱劳动是光荣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于克服困难,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音乐活动《蚂蚁搬豆》,让孩子明白生活在大集体中应该相互帮忙,从而体验和同伴互相合作的快乐;语言活动《康康变了》,让孩子们从故事中了解到康康的变化,谁也不想做不爱劳动,总是找理由偷懒的孩子。

三、注重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孩子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孩子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家长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关怀备至,而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则不尽人意,这就要求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孩子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总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以上片段情况,和我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教师和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抓起,围绕一个个小目标,不放过孩子身上每一微小的毛病和不足,持之以恒,强化训练,就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育反思3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家长所学知识经常会出现断层。

我家孩子六岁,现在回首过去的六年,我才发现,我的教育似乎也是不尽如人意。跟自己当初的想法相比。胎教、初期教育、幼儿园等等,给她找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支持她的兴趣爱好。舞蹈,让其自由发展。

后来却陷入一个怪圈,给小孩报兴趣班。似乎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育。

英语的学习也是差强人意,对老师也有意见,但大多数家长的要求放在那,弄的五六岁的小孩子要背单词,这种兴趣班,哎。

小孩子的负担有多重?大家想象一下,有一次英语课结束后,英语老师公布完成绩后,一出楼,就见好几个孩子低着头,听着不同家长的诉说:“你平常都挺好的吗,咋考试考91,怎么回事?”

“你咋那么没眼色,没看你妈………….,活该被骂”等等诸如之类的话。

“我都记住了,可谁知又忘记呢?”我家孩子如是说。我真无语,她是班里成绩最差的,我要训她吗?我自己都不知该说什么了?老师罚抄写单词20遍,我是该让她写,还是我替她写呢?真纠结。

幼儿教育反思4

一、幼儿教师必须注重转变教育观念

在改革幼儿教育、强调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浪潮里,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是一个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从幼儿教育的核心去理解一些理念和观念,更多地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分开: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幼儿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非常严重,所涉及的课程不是从适龄儿童的生理阶段出发,其实这严重地侵害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幼儿教育的核心深处去理解新时代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方向。

二、幼教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一,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

要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教师懂得作为幼儿教师,除了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来吸引幼儿主动学习之外,还需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组织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长,制定自我发展计划。鼓励教师进行业务进修,使教师自身发展目标与幼儿的培养目标融为一体。同时,幼儿园又能积极的送自己园内的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把别人先进的东西带进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第二,重视幼儿潜能的开发

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幼儿半日活动各个环节加大教育、引导力度,让每一个幼儿实现科学发展。在生活课程中,让幼儿园自主参与,成为生活的主人,培养他们自理生活能力;

在学习课程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探索;在游戏活动中,放手让每一个孩子操作,保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教师置身孩子游戏中,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使他们个性得到发展、智慧得到张扬。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我看到他们的老师都和蔼可亲,能关注每一个幼儿,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

第三,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

利用中午时间进行大教研和小教研活动,是促进本园教学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针对某一主题、某一材料的投放,某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再解决,这种集思广益的想法和组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狠抓教研、抓教学、抓活动,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动起来培养了教师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欲望。有的园实行推门听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研的形式,使教研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有效发挥教师研究共同体的作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幼儿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集体智慧才能解决。

三、幼儿课程安排必须和生理特点相适应

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应该注重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教育内容和要求,融于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等多种活动中,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

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整体地考虑活动的预期目标与活动的展开过程,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同时,丰富的区角活动让我明白了幼儿育德是关乎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关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儿童个体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教育标志。

婴幼儿时期是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期,从娃娃抓起可以事半功倍。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游戏。生活中能所被他使用的物品无不成为他的游戏材料。游戏所带给孩子的价值也绝对是不可用标准化的工具能测量清楚的。他们的自主游戏活动让幼儿充分地张扬了个性,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不断提高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

幼儿教育反思5

洋洋是我们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活泼好动,似乎没有闲的时候。但他对于活动的热情却很高,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说他喜欢帮你做事,上课的时侯总是抢着回答问题,游戏的时候总见他活跃的身影……可是真正做起事情来却总不见得有始有终。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洋洋兴致很高地选择了绘画小作坊,因为最近老师正在讲生日大蛋糕的内容,那里新投放了许多生日蛋糕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学画蛋糕。洋洋看见我便立刻告诉我他想画蛋糕。于是,我便向往常一样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希望他能够坚持完成这个绘画任务。之后,我便去指导其他区角中的孩子了。

过了一会儿,当我又回到洋洋身边的时候,洋洋跟我说不想画了,想去别的地方玩,我正要问为什么,旁边的小朋友告状了:"洋洋画了好几张纸,都没画好就扔在了一边,太浪费了。"我拿过那几张扔在一边的纸,看到第一张纸是画了一个不怎么圆的圆之后被扔在了一边,第二张是画了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椭圆后被扔在一边,第三张已经画好了蛋糕模型,但可能因为涂色不满意已经用黑笔涂墨了一大片,可以看出他在每一次失误后再用一张新的纸进行再次的尝试,两次尝试失败后就想放弃了。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浪费这么多纸呀?”“我画错了”“画错了也不应该浪费啊。”可是洋洋歪着脑袋根本就不理会我在说什么。

我知道现在的洋洋又准备做有头无尾的`事情了。

于是,我决定,和他一起绘画。我对洋洋说:“来,老师和你一起画蛋糕吧,刚才几张画我们再动动脑筋仍旧可以把它变成漂亮的蛋糕呀。”于是,在我的引导和他的努力之下,一幅漂亮的蛋糕画终于画好了,颜色搭配得也很漂亮。看着自己的画面,洋洋也终于体验到了成功后的愉悦,后来整个一天他都是非常开心。我想今天的区域活动对于洋洋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其实,洋洋也希望成功,可是他就缺在坚持。在老师的引导之后,他能很快获得成功,对于这样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细心,这样才会让他也能收获体成功的快乐。在此我也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均衡地把自己的关注以及教育引导洒给每一个孩子。

幼儿教育反思6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虽然《纲要》所提倡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如何将新观念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难点。如在一次“从1到10”的唱数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最后用雪花片一边摆放一边数数,出现了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多种情况:有的孩子将10块积木摆成一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竖排;有的孩子在装材料篮子的四个角摆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边数边玩等。孩子们的想像极为丰富,数数方法多种多样,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只想到要完成预定目标,而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和行为,因此失去了与幼儿深人互动的契机。

这次活动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对照《纲要》精神,我认为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与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准备“合作分享真快乐”的活动时,我想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教育,让儿童获得有关“二等分”的知识,于是预设了这样一个弹性目标――“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用来绘画的纸不够用。真实活动时,出现了这样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纸对折,打开后一人画一半;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一条线,一人画半边;有的孩子两个人一起画;还有的两个孩子轮流画。这与我让孩子用对折分纸感知二等分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那将重蹈覆辙。于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和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纸不够用,怎么办?经过这样的调整,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取得了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让我反思到,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计划有差异时,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儿童的行为领先于教师的目标,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反之,若教师的预设目标高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努力也难以达到,那么教师则应及时降低目标,调整策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既是幼儿的伙伴,又是引导者,在参与中支持幼儿的“工作”,鼓励其尝试和探讨。

本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都同意老师提出的取消佩带进区标志牌、以限定人数均衡分配各活动区人数的规则。但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娃娃家出现了18个人的情况。孩子们都知道各区只能容纳5个人的规则,但他们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活动,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也不知道怎样解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以老师的身份来指挥幼儿谁该玩或谁不该玩、谁走或谁留,而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现场的讨论中,孩子们认识到人多很拥挤,也不便于活动,最后以不少幼儿的自动离开而解决。现场的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也就随之终止了呢?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讨论,商量怎样能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复使用进区标志牌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那以后,活动区活动再没出现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由于老师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更改规则后导致问题产生,好在发现问题后,教师没有自行解决了事;而是以引导者角色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策略。

这个事例让我感觉到,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的协同。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可能实现适当地调整教育行为,从而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理解其内涵并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前进,才能达到师幼的协同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产生不少困惑,如什么才是教育的时机?怎样才能敏锐地察觉并抓住时机?抓住时机后,应该怎样及时地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才不至于错过时机……

幼儿教育反思――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虽然《纲要》所提倡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如何将新观念在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育行为,从而建立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首先遇到的难点。如在一次“从1到10”的唱数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最后用雪花片一边摆放一边数数,出现了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多种情况:有的孩子将10块积木摆成一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横排;有的孩子摆成两个竖排;有的孩子在装材料篮子的四个角摆放;有的孩子甚至插接雪花片边数边玩等。孩子们的想像极为丰富,数数方法多种多样,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面对这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我只想到要完成预定目标,而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和行为,因此失去了与幼儿深人互动的契机。

这次活动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时,怎么办?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对照《纲要》精神,我认为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是贯彻实施《纲要》的关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与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不久,在准备“合作分享真快乐”的活动时,我想在活动中有机渗透数教育,让儿童获得有关“二等分”的知识,于是预设了这样一个弹性目标――“尝试用二等分的方法解决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用来绘画的纸不够用。真实活动时,出现了这样的合作分享情景:有的孩子把纸对折,打开后一人画一半;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一条线,一人画半边;有的孩子两个人一起画;还有的两个孩子轮流画。这与我让孩子用对折分纸感知二等分的设想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那将重蹈覆辙。于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和活动内容,鼓励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纸不够用,怎么办?经过这样的调整,幼儿的兴趣一直很浓,取得了好的效果。

这个案例让我反思到,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教师的计划有差异时,应该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儿童的行为领先于教师的目标,那么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反之,若教师的预设目标高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努力也难以达到,那么教师则应及时降低目标,调整策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既是幼儿的伙伴,又是引导者,在参与中支持幼儿的“工作”,鼓励其尝试和探讨。

本学期开学时,孩子们都同意老师提出的取消佩带进区标志牌、以限定人数均衡分配各活动区人数的规则。但在一次区域活动时,娃娃家出现了18个人的情况。孩子们都知道各区只能容纳5个人的规则,但他们还是想按自己的意愿活动,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也不知道怎样解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简单地以老师的身份来指挥幼儿谁该玩或谁不该玩、谁走或谁留,而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现场的讨论中,孩子们认识到人多很拥挤,也不便于活动,最后以不少幼儿的自动离开而解决。现场的问题解决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也就随之终止了呢?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讨论,商量怎样能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嘉嘉小朋友提出的恢复使用进区标志牌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从那以后,活动区活动再没出现类似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由于老师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把握不准确,更改规则后导致问题产生,好在发现问题后,教师没有自行解决了事;而是以引导者角色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策略。

这个事例让我感觉到,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的协同。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只关注儿童不关注教师,那么教师就无法发挥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如果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儿童,那么儿童就不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只有真正关注幼儿的需要,给予幼儿充分发展的机会,可能实现适当地调整教育行为,从而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在理解其内涵并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努力向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前进,才能达到师幼的协同发展。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也产生不少困惑,如什么才是教育的时机?怎样才能敏锐地察觉并抓住时机?抓住时机后,应该怎样及时地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才不至于错过时机……

这些都是今后需要通过实践来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育反思7

一、常规教育是基础

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

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教师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及时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教师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所以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因获得正面强化刺激而固化下来,从而逐步养成日常行为习惯。

2.故事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例子,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3.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教师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而让幼儿在体验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能够正确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二、创新能力是关键

幼儿时期,正是好奇心强、没有过多思想束缚、敢想和敢做的时期。只有注意保护并重视培养这种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从而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创造教育,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启迪幼儿的创新思维,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

1.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要激发幼儿的创新智慧,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表明,一般8个月的孩子就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2岁至5岁的幼儿,表现得较强烈。幼儿教师有责任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力,对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支持,对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不要轻易否定,而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疏导。

2.鼓励孩子的奇思异想,点拨幼儿的“创新”思路

创造的最大敌人是思维固化。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其结论是:“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开展,难以跳出思维的束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摆脱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从非常态的角度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挫折教育是动力

现在的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穿、住等,而忽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被忽略的这些恰好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品质,从而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的挫折承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可得的,它以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本着对每一个幼儿负责的态度,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给幼儿的未来打好基础。

幼儿教育反思8

幼儿园里每一天早上都有吃点心的时间。周一我照例为孩子们分好饼干,请孩子们排队来我那里拿。孩子依次来拿点心,什么也没说。我在等待着孩子们拿到饼干后说声“谢谢”。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事后就应说声"谢谢",从小培养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饼干发完了,也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但孩子毕竟还小嘛。

于是在孩子们吃完点心后我就问孩子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朋友做什么了?你们有谢谢老师吗”有孩子立刻抢着说:“老师帮我们准备了饼干。”“是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顺势问道:“那你拿了饼干后就应怎样说呢?”这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在说:“谢谢。”我笑着说道:“说对了。小朋友,记住,以后老师给你们发点心或盛饭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忙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孩子们一齐回答“明白了”。第二天吃点心时,我还是照例为孩子们准备好。刚开始时,几个孩子好像忘了昨日的事,之后潘若妍说了一声"谢谢"后,每个上来拿点心的孩子都会说声"谢谢"。我从心里感到高兴。而当孩子们为我做了什么事时,我也会对他们说“谢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教育反思9

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表演,让幼儿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而不是抽象化的想象,有助于孩子对歌词的理解。

二、游戏情节地形象化,促进幼儿情感的激发。

在活动开始,教师将幼儿定位于蛋宝宝,这一角色对于幼儿来说比较熟悉,因此,幼儿乐于表现,从心底里产生对角色的喜爱之情。其次是教师自身反思的方面:在学唱歌曲时,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好,也没有真正落实到让幼儿学会歌曲,而是3遍就过,比较仓促,幼儿难以接受,导致后一环节的效果呈现。

第三是对幼儿的'反思方面:

我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然、有趣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歌曲的内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

第四在师幼互动的关系方面:

作为教师,我没有做完全的干预,而是极力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现,从而也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在整个活动的设计和进行过程中,我时刻以《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为要求,以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我也坚信,虽然没有像预期上的那么精彩,但是通过自己课后的深思及考虑,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特别是对目标的把握以及运用,对孩子的随机性处理,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在这次教学比武中,也让我学到了其他教师身上的优点,我要好好努力,争取在下一次的展示课中有明显地突破!

幼儿教育反思10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幼儿园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沟,我看见受到污染的河沟水,心理很难受,我就思索要设计一个活动来培养孩子们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河沟水是否受到污染;

2、引导幼儿认知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坏习惯对河沟水的污染,以培养幼儿良好处理垃圾的习惯;

3、培养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指导幼儿做环保标志图片

活动准备

清清河沟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看看图片上的河水是什么样的。

同时让幼儿讨论:这幅图画得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河水很清,里面有小鱼在游、 还有小蝌蚪在里面游, 图片上的风景很美丽。

二、 那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看我们这里的河沟水是怎么样的呢?

组织幼儿到户外河沟去观察河沟水的情况,让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河沟水是什么样的?河沟水又脏又臭、全是垃圾和废弃物、河沟里的水也快干了、河沟里没有了小鱼小虾!

三、 幼儿回到教室:让大家一起讨论怎样保护河沟水?怎样做才不会让河沟水受到污染?

1、不往河沟里倒垃圾,和废弃的物品,比如;用过的`塑料袋,旧鞋子,旧衣服,不往河沟里倒粪便和腐蚀物。

2、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买东西时,能拒绝不用塑料袋;

四、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提示人们要爱护河沟水

1、组织幼儿利用废旧纸箱做垃圾箱,放在河沟边;

2、让幼儿制作警示牌挂在河沟边;

3、让幼儿绘画——请爱护环境的标志贴在河沟边的墙上。

五、组织幼儿在河沟边去挂警示牌和张贴绘画。

但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讲今天的活动,让他们也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仔细,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析了河沟水受到污染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各种不让河沟水受到污染的方法,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幼儿教育反思11

近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办园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探究中学习 在反思中提高 优化教育课程 实现多元。先进的理念、开放的教育,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园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确立了适合本园发展的管理体系,确立了以“创设缤纷的儿童世界、谱写绚丽的成长序曲”为基点的办园理念。无论是整体环境的构建,还是园所文化的营造,无论是动态的管理,还是开放的教育,无不蕴含了这一爱幼、创新的宗旨,旨在为每个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基础。

l、反思教育实践,优化常规课程。

众所周知.在倡导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幼儿园中,课程是实施教育的一个载体,课程的设置如何、是否合理科学,不仅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幼儿的发展。目前来讲,课程模式己呈现多样化,但是,课程从单一走向整合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那么如何依据实际,建立一套适合本园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是我们对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定位。

在课程改革上,我们首先反思了以行的教育实践,对以往的课程设置作了理性的分析。以往我们大多采取的是“拿来主义”:从好多教材中选取一套我们认为比较好的,现成的课程教材拿来运用,而很少考虑到其中的内容是否符合本园和本地的特点,同时对课程的认识也比较偏面。随着对新《纲要》的学习,突破了观念上的定势,我们认识到,幼几园的课程不仅仅是静态的,有计划的,更是动态的、而且是整合的,一个好的课程便是一个能提供“适合每个幼儿发展的方案”。在转变观念以后,我们对课程的选用不再盲目。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了课程研讨组,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带领教师学习开放的教育理念,逐步建立了以《生活化课程》为蓝本的整合课程体系,将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各领域以及教育资源有机的加以整合,初步形成了园本课程的总体框架。为什么我们主张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建立《生活化课程》呢?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应更多的关注幼儿的生活,因为生活是完整的,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孩子无时不在经历着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变化,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很自然的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所以我们所实施的课程应当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尤其课程从孩子的生活入手,让孩子从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获得经验,这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我园的《生活化课程》指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建构实施的。课程以大主题统揽小主题,以主题单元网的结构展开,根据各年龄班分设层次目标,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在每个主题当中,分别渗透着五大领域各方面内容。比如:某一单元大主题是《爱心大家庭》,年龄班主题则是:托班《大手拉小手》,小班是《亲亲一家人》,中班是《爱心你我他》,大班是《各行各业》,从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物开始,构筑爱心教育。需要说明的是,主体网络提供的只是一个课程参照,因为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在师幼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我们非常注重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从幼儿的质疑点出发,不断生成新的内容。生成和预设是灵活机动的,而不是机械呆板的。生成的内容可以是正在进行的课题本身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生活中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大四班近期生成的主题是《神秘的海洋》,课题来源于一次在吃午饭时,孩子吃的是鱼,有个幼儿说“老师,我知道这种用叫巴鱼,它生活在海洋”,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对海洋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由此引发了《神秘的海洋》这一主题活动。由海洋动物如鱼类、虾类、蟹类和海洋植物海藻、海带等拓展为海洋生物,由海洋形成到星云学说,甚至到赤潮现象,一个关于海洋的活动就这样诞生了。老师在主题小结时这样写道:这样的活动给予幼儿的不仅仅是对海洋的简单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因此,充分从幼儿身边的生活中挖掘课程,充分利用孩子的认知的独特方式来调整我们的课程,才是满足幼儿多方面需求的、促进健康发展的课程。

2、提倡反思教学,在反思中实践创新。

反思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途径,反思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反思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分析与思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倡导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学的得失成败,孩子的活动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理性分析。逐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

首先,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注意跟踪指导,及时组织观察,及时开展研讨,倡导反思性教学,努力提升教育的合理性。通过自身的不断反思,实现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我们都知道,常规教学离不开活动设计。以往我们只是注重单一的活动设计过程,对教学环节、教育目标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过程的整体组织比较重视,对效果记录反思不够重视,一个教育活动结束后,大多忽视了教育评价。事实上,教育

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性,参与性、独创性、表达表现,才是教师更应当关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因此我们针对活动方案设计,建立了课程教学效果记录与反思表,从幼儿的兴趣性、参与性、合作性、创造性、专注力、尝试探索、表达表现等方面予以记录分析,要求教师对孩子的表现或典型的例子做事件详录,并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以小班《有用的小工具》为例,教师在记录孩子的表现时说:“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如刮皮刀、钳子、订书机、小剪刀、小镊子等非常感兴趣,尝试的心情很迫切,特别是一些常见的,但家长又不让摸的工具更是跃跃欲试,所以工作的很开心,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充满了成就感”。在反思评价中又写到:“由于考虑到工具的危险性和家长的顾虑,提供的工具除一部分是实物以外,有许多是塑料的`模具,由于不够实用,孩子的探索兴趣受限制,所以不够尽兴,甚至有的为了使用真实工具而出现等待现象。事实证明,老师还是低估了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因为孩子在使用时,经过老师的提醒,教能够安全使用”。所以,教学反思不仅提升了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更好的指导了教学。

其次,强调积累,引导教师在积累中实现自我提高。过去,我们的教师只注重埋头苦干,不注重经验积累,即使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但大多不去反思,不去积累。随着观念的提升,我们意识到: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它对教师的研究性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结合实际,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了“三个记录”、“一个手册”,即教育记录、观察记录、学习记录和家园联系手册。教育记录要求教师将日常的教育行为、教育活动、成功得失,遇到问题及解决的方式都记录下来。如:有一位托班老师在教育笔记《童言稚语》中,这样写道:“今天又吃幼儿园的特色菜——炒三丁,想起孩子们,每次吃到这个菜时总把胡萝卜挑出来,于是在吃饭之前我开始了准备工作:孩子们,你们知道胡萝卜的秘密吗?于是老师将胡萝卜的营养绘声绘色的讲了起来,园长之友《在探究中学习 在反思中提高 优化教育课程 实现多元》。等老师分饭时,孩子们已经对胡萝卜产生了兴趣“老师我爱吃胡萝卜,吃了胡萝卜眼睛亮吗?”、吃饭时不断的问老师“老师我的眼睛亮吗?”而老师肯定的回答他们“恩,你的眼睛真亮””。学习笔记是要求教师讲学习心得及平时看到的好文章好内容做好记录,并写出学后感读后感,以激励老师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提高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

观察记录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表达表现、童稚趣语、探究兴趣等有针对性地记录下来,以利于全面了解孩子,追随孩子。如:大班教师的观察记录《向下落的物体》中,清楚地记录了孩子们的活动情况,教师的教育机智,以及活动成败之处都作了认真的分析。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在活动中有一位小朋友玩起了气球,眼看有更多的孩子要投入进去,我不禁灵机一动:走到这名幼儿面前,轻轻地问“你觉得气球抛到空中后落得慢还是快?”清楚的反映了教师在活动中的教育机智。“那我们把它放到落得慢的篮子里好吗?”在活动观察记录中,老师们将孩子学习的兴趣、专心程度、熟练程度以及与同伴的配合等,设计成一个个简单易懂的符号,记录下来。家园手册记录了孩子的在园情况、成长历程、家长反馈、双方对话,更有利于家园互动教育。长此以来,使教师不仅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习惯,而且非常有效的促进了业务的提高。

3、解放孩子的手脑,让幼儿在探究中学习。

我们知道,整合的教育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教育观,而不仅仅是指单一的课程的学习。在幼儿园里,活动区是更有利于孩子自主学习的场所。幼儿只要是在自己的生活与经验是寻找与发现了有意义的东西,就会驱使幼儿主动积极地投入,乐意去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因此,我园非常重视活动区的设置和建构。配合课程内容在活动室内分设若干区域,以引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兴趣,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在活动区学习中,我们提出“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大脑”,倡导“快乐学习、快乐做事、快乐分享、快乐合作、快乐生活”。活动区的构建必须体现孩子的兴趣、孩子的需要、孩子乐于参与的原则。比如,充分投放大量的、有价值的、幼儿身边易得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提供条件,以满足幼儿多层面的需要。我们倡导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因为仅有材料的投放是表面的,真正让材料活起来,让孩子的小手动起来,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把孩子的潜能挖出来才是目的。

自去年以来,动手做成为了我园一个鲜明的特色。各班每周都有孩子的手工系列展示。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撕、折、叠、剪、画、拼、插、刻、粘等手段,将一件件生活中的废品变成了栩栩如生、童趣盎然的玩具、教具和体育小器械。如大二班孩子用纸杯做了动物系列80多种,娃娃系列40多个,用蛋糕盘做了昆虫40多个,用纸杯、彩绳做了望远镜40多件,用废旧信封和毛线做了手偶20多件等等,分别充实到了表演区、数学区、科技区等。大三班的孩子用废旧塑料袋、冰激凌盒子做了七星飘虫30多件,用牙刷、水果包装网做了蜻蜓40多件,用饮料管、彩纸做了蝴蝶40多件,用泡沫、冰糕棒、旧毛线做了小伞30多件等等。每次展评时,教师都组织孩子议一议、说一说,互相欣赏,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俗语说“心灵手巧”,“手是思维的镜子”,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探索欲望更加强烈。近年来,我园的手工制作已成为我园的一大景观,活动区里,长廊两侧,到处布满了孩子的作品,吸引着家长和幼教同行前来参观。

4、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会课程。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教育,新纲要指出“应允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园每学期的计划中,都有自然课程和社会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孩子走出小课堂,进人大课堂,放飞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经验,扩大孩子的视野。当地的高炮团,得益乳业生产基地、飞机场、消防队、郊区田野、植物园等无一不留下了孩子们欢乐的足迹。

比如当孩子们来到得益乳业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参观了养牛场、牛奶加工车间,不时发出惊叹,回来后和老师一起讨论.表达他们的感受。又如孩子们到高炮团参观时,站在大炮上和解放军叔叔合影,那种自豪和神气的表情是任何游戏代替不了的,尤其是到消防队参观时,孩子们聚精会神得听消防队员讲解消防车的用处,灭火器的知识,看消防叔叔进行灭火演习,回来后兴致勃勃地和老师进行火灾自救的摹拟练习,提高了孩子的消防知识和自救能力。结合消防教育,大班还进行了各种安全标志教育,让孩子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标志,给公共场所设计标志。大二班的孩子自己设计了标志30多幅,都是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以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来提示警醒,有的孩子还给抽烟的爸爸设计了戒烟标志。这种教育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是很多课堂教育活动所无法比拟的,它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直接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因此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更能使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5、科研先导,提升质量。

积极开展教科研,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在教科研开展过程中,我园经历了一个从不会搞教科研、到在课题组指导下学搞教科研,再到尝试着独立开展教科研这样一个学习、积累、深化的过程。最早我园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课程试验,20xx年起,正式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尝试教育”的实验研究,从方案的设计到子课题的选择,思考已比较成熟,目标也非常明确,真正做到了切实可行。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建立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以探索、尝试、操作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尝试方法成为教学的主导方法。它的着眼点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问题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在教学活动中强调问题情景的布置,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尝试,从探索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习得知识。在尝试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更多的是“你去试一试,看发现了什么”,“再去试一试,看有什么不同”等等,然后鼓励幼儿说一说他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是主动的,经验不是老师告诉他的,而是通过尝试自己获得的。比如我园教师创新的一书教育活动是《开放的莲》,材料分别是蜡光纸做的莲花,宣纸做的莲花,塑料纸做的莲花,放入水中看哪一种先打开,哪一种后打开,哪一种打不开。尝试之前.老师的问题是这样的:“这些莲花放人水中会打开吗?打开的速度一样吗?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幼儿带着好奇和问题去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随着尝试的深入,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宣纸做的莲花能很快就打开,蜡光纸做的莲花慢慢的打开,而塑料纸做的莲花却打不开呢”,由此引发出了纸的吸水功能,吸水速度等等,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很轻松很自然的获得了感性经验,培养了尝试创新精神。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园多次参加总课题组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积极将研究的成果拿到各项活动中展示。有31名教师在活动设计、说课比赛、叙事研究、教学展示、论文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幼儿园获得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今年,在尝试教学的基础上,我园又承担了新一轮的国家重点课题即技术教育的实验研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入手,确立了《幼儿园生活与技术教育的整合研究》这样一个具体课题。我们认为: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教育的信息,渗透着大量的科技教育的内容,可以说生活无处不科学,生活无处不技术,所以生活是幼儿学习技术的最自然的课堂。在研究中,教师们挖掘开发了许多生活技术主题,既有具体实践,又有理性思考,使研究稳步进行。在最近刚刚参加的总课题组阶段性成果展示中,我园的活动设计方案22个,叙事研究10篇,论文6篇参加了交流,其中活动设计如《沙漏》、《生活中的垃圾》、《玩陀螺》、《拆装》、《电动玩具》等立意新颖、创意独特,深受专家的好评。

在教科研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实际,做到两点:一试选准课题。选题慎重,根据本园的园情来选,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选。比如选择尝试教学时,我们认为尝试教学的理念,较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这与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经过推敲、论证确立为本园课题。而是人人参与。使教师主动参与“研”,学习“研”,实践中,遵从“尝试、反思、积累”的理念,鼓励教师大胆试验、敢于尝试、关于思考、勤于钻研,使教科研不断向深层次推进。

我园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启发下,打破了集体教学一统天下的现象,让分组教学成为我园教学的主导型式。这也是我园教学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分组教学对于老师来讲,工作量确实是加大了,但孩子却实实在在受益了,由于分组教学使孩子小数额化,所以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孩子、追随孩子;更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掌握每一个孩子的水平,更有利于孩子自由探索、发现与交流,也更有利于教师反思总结。所以分组教学实施以来,受到家长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誉。

总之,我园在省教委的领导下,在向各地幼教同行的学习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幼儿园自19XX年跨入省级示范幼儿园以来,9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并荣立集体三等功,20xx年10月被评为淄博市“十佳”幼儿园,12月被尝试教育课题组评为先进单位,20xx年3月,被评为淄博市“初步现代化幼儿园”。12月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幼儿园”。近年来,20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优秀教师、教学

能手、师德标兵、青年新秀等;近30年教师在全国及省市各类公开课教学、活动设计、说课比赛、论文评比、技能展示中获奖。50余篇教育论文在全国及省市级的报刊、杂志中发表。近百名幼儿在全国及省市组织的美术、舞蹈、特长展示等各项活动中获奖。幼儿园的管理特色、教育教学、文艺演出、各项活动等多次被中央和省市电视台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幼儿园将继续秉承“理念领先、管理制胜”的法宝,进一步抓住机遇,以理念为先导、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增活力、以博爱为基点,把幼儿园办成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有特色的示范性幼儿园,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战。

幼儿教育反思12

基于幼儿思维的灵泛性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的优势,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制作多媒体故事,制作主题小课件,人机互动、自主探索学习等形式,引导幼儿进入想像的世界,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搭建有效的平台。

多媒体技术幼儿创造性思维

1、王泉根《皮亚杰的启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

2、未智贤《儿童心理学》

3、1999年《学前教育研究》

计算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全新时期。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对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尤其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多媒体优势的契合

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谓之“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不能区分主体与客体,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性”。“游移在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是童话、神话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哲学依据,是儿童文学之所以特别需要幻想、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小儿科”永远需要小花小草,蛇郎鹿姑,山精树怪的直接注脚(王泉根《皮亚杰的启示:原始思维与儿童文学》)。这种思维特点极易让儿童产生天马行空的任意想像,任何一个幼儿只要有契机,都能根据“自我中心思维”驰骋想像,获得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独特感受。

幼儿的这种创造性的独特感受也需借助更好的载体。因为幼儿的思维毕竟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儿童都有一定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的想像力并非天生就有的,需要得到培养和训练。丰富的想像力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像力就越丰富。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能以动画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幼儿面前,化抽象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疑是幼儿获得丰富体验的最有效的载体。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幼儿进入想像的世界,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搭建平台

(一)制作多媒体动画,让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地进行形象理解,设题解难,从而拓展思维。如在诗歌教学《云彩和风儿》中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说风儿真能干,云彩多有趣?然后借助多媒体动画画面的风吹云儿,使云彩发生各种变化,向幼儿形象地展示“风儿”与“云彩”的关系,加之优美的配乐诗,让幼儿身临其境,直观形象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并让幼儿展开互动,想像,用自己喜欢的肢体、手工、绘画、语言等形式创造性地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诗歌创编。如“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小松鼠;风儿吹呀,云彩变成大恐龙”……

(二)制作多媒体故事,让幼儿在立体的故事阅读中进入想像的世界。运用连环方式的生动形象的一幅幅图画,教师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孩子进入神奇的故事世界。如制作的《人鱼公主》,当老师讲到(幼儿看到、听到)小美人鱼游到海面上时,小琳的两条胳膊在上下摆动,老师问:“你在干什么?”“我在游泳。”琪琪也学着小琳假装游起泳来。当讲到美人鱼救起王子后躲到礁石后面时,小琳又远远地坐到一边。老师又问:“怎么了?”“我躲在礁石后面呐。”虚拟的神话故事,竟然让孩子们上演了一出出“真实”的戏剧,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真让人感叹不已!

(三)制作主题小课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根据某一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制成主题小课件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自由点击,从而进行美好情感的教育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我爱将军县》这一主题中,由三方共同收集作为红色土地将军县的“红色”影像资料及相关介绍,然后制成小课件,让幼儿自由地获取未知信息,弥补知识经验的不足,并从中受到良好的情感熏染。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开展各种自主性创造性游戏,如模仿导游解说烈士陵园、将军园等旅游景点,用各种积木建构烈士纪念碑或将军馆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四)人机互动,自主探索学习,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制作的课件《聪聪旅行记》,聪聪过关时,前面有一条小河,河的旁边有小船、救生圈、木头和一些树枝,请幼儿想出办法,然后再去选择点击画面上的工具。幼儿用手中鼠标不断探索着过河的方法,成功时欢笑,失败后又进行新的尝试,在尝试与探索中感受快乐,寻找最佳过河方法,较好地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巨大,前景广阔,这里进行的实践与探索,也只是沧海一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将继续发挥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不遗余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思考。

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势,但多媒体技术毕竟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要求高,制作费时费力。因此,并不能作为唯一的或万能的教育教学手段而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学校的相关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有限时间和精力是影响和限制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瓶颈。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最有效地利用教师的劳动,以下两点做法或可缓解这一矛盾。

一是加大对幼儿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尽量让人人都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分工协作功能,减少或避免重复劳动,一人制作人人用,人人制作大家用,如此则既能使教师从繁重的课件制作中解脱出来,又能最充分地发挥现有课件的作用。

当然,借鉴和整合相关的网络资源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只是在借鉴时必须有针对性,必须切合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幼儿教育反思13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自我中心很严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齐做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因此,帮忙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构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好处。

在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后,翟老师带女孩子喝水,我带男孩子入厕。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我是第一个吗!老师他抢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个!”“哇!”(哭声)原先,小朋友小便后喜欢赶快跑回来站队,有些小朋友回来的早,但是不排队,所以就让回来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可早回来的小朋友,就是不主动排队更不愿让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让还给他,于是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天排队的'时候都会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而不会去思考别人的感受。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我们明白幼儿模仿力极强,个性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透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能够透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来启发、引导幼儿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经过我们班级老师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此刻我们在如厕时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没有抢第一”

这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潜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教育反思14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教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某某某。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我们孩子那么小,他怎样说得清楚反正你们教师给我多注意着点就是了,另外别让他们挨着坐了。”我说:“好的,我会关注的。”

这时某某某的妈妈正好送孩子来幼儿园,为了不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连忙说:“又来了一个乖宝宝,快和妈妈再见吧!我们去洗手。”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向在思考。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完美的。”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仅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立刻又会忘记,所以我一向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十分生气,教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齐玩了,免得再打架。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齐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并且还是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齐玩,他们会越好。”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教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教师某某某小朋友推我,某某某小朋友打我。”如果我们教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我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本事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比如:“教师厉害不厉害?教师今日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打你了吗?”

幼儿教育反思15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雷雷的眼泪

今天开联欢会时,我请小朋友挨个表演节目。叫到雷雷,他依然胆怯,不肯站起来,我的鼓励没起任何作用。我急了,对他说:“今天你必须演,我们大家都等你,唱一个歌也行,说一句话也行。”看到我态度非常坚决,雷富有点儿难堪,眼中噙着泪花望着我。我真不忍心再逼他,但为了他的发展,我狠狠心,鼓励他说:“你能行,唱吧!今天唱了,以后就敢了!”见实在拗不过我,雷蕾恼怒而赌气地带着哭腔唱起来。他的音非常准,也很好听。大家为他鼓起掌来,但他却丝毫没有高兴的样子,脸上挂着泪花,气鼓鼓地回到了座位上。

雷雷是个乖巧、懂事而腼腆的男孩子,平时总是和和气气、轻声细语地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他心灵手巧,学什么都挺快,小朋友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可是雷雷有一个弱点,就是胆小,从不举手发言。即使老师叫到他,他也面带羞色,半天吐不出一个字,更别提让他当众表演节目了。

据他妈妈反映,雷雷从小就不敢当众讲话,上了幼儿园以后,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惟独怯场不敢讲话没有多大改变。雷雷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更感到有责任帮助这个可爱的小男孩。于是,我想尽办法创造机会让他在众人面前讲话。比如,我常请他给小朋友发东西,也常让他带领小朋友玩游戏,鼓励他大胆说话。只要他说出一个词,我就带头为他鼓掌。可这些做法都没能树立起他当众讲话的自信。都到中班末期了,我真为他着急。于是,就有了今天那一幕。

晚上,我将这件事情说给雷雷妈妈听,希望得到他妈妈的理解。他妈妈很高兴地说:“没关系,您做得对,就得逼他,不然他永远迈不出这一步!您这不是为他好嘛!”能获得家长的理解,我感到很欣慰。

反思随笔

这篇随笔中记载的那个小男孩和那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雷敢当众讲话、表演节目,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觉得,是我的认真负责帮他克服了最大的心理障碍,让他有了说和演的自信。但是,雷雷当时带泪的眼神也深深刺痛了我。我知道,虽然我用这种不得已的方法帮助他克服了心理障碍,但实际上,我采取的方法是他当时无法接受的,也是我自己不满意的。我是在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突然把他推到了众人面前,这对于自尊心很强的雷雷来讲无疑是痛苦的'。

几年后,我又遇到了一个叫月月的小女孩。她的不言不语和胆怯,让我又想起了雷雷。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想用更适当的方法来帮助这类孩子,以弥补我对蕾蕾的歉疚。

面对月月,我开始反思自己对雷雷的教育方法。他们能和朋友、家人滔滔不绝地大声说话,却很少回答老师的问话,也许是我好意为他们创造了各种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和表现,反倒使他们感到更紧张,从而起到了暗示和负强化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时时能意识到自己这方面的不足,也就难以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了。因此,当我有意识为月月创造一些机会,让她在集体面前表现不起作用时,我采取了淡化的方式,不再时时鼓励她、提示她说,免得造成她更严重的心理障碍。具体说,就是顺其自然,让她和伙伴痛痛快快地说,我尽量多参加到其中与他们平等地游戏和交流,拉近和月月的距离。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时,我会自然地和她说两句。她想说不想说我都不强迫,接纳她用点头、摇头或小声说来表示。我还采取给她搭建台阶的方式,先让她和几位小朋友一起上台,然后再请她和最好的朋友一起上台表演,用陪她的人数逐渐减少的方式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为月月创造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但长期坚持下来,月月逐渐有了一些变化。有一次,在户外站队点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月月不回答,我就先空过去。可是,月月响亮地答了声“到”,我激动地望了她好几眼,真想为她鼓掌,也真想再听她喊上一声,但我克制住了自己,因为我知道这样做可能无意中强化月月以往不说话的行为。还有一次,我发绘画纸时,又听到她一声细小但很清晰的声音:“我还没有呢。”我赶紧发给她,并对她说:“月月,以后老师忘了事,你还这样提醒老师,好吗?”她点点头。

月月的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相信,这样看似自然实则有意的教育,会让不自信的月月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展现出她独特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