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网 > 范文 > 正文

​造一座“纸上博物馆” 著名散文家祝勇再推故宫美文

2023-10-15 02:58 来源:文摘网 点击:

造一座“纸上博物馆” 著名散文家祝勇再推故宫美文

造一座“纸上博物馆” 著名散文家祝勇再推故宫美文

****************

造一座“纸上博物馆” 著名散文家祝勇再推故宫美文

作者:四川在线

image.png

发表时间:18-07-0819:36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肖姗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河流、鸟鸣、美女、君子。这几个意象,把我们带回中国艺术长河的上游。

那是一个黎明,世界空阔,飞鸟带着清越的叫声划过天际。树林里的每一片叶子都湿漉漉的,万物生长显出自然焕发的本能。女人的身影从岸边闪过,轻风吹起,裙衫拂动,河水逆光勾勒出她身体的线条,让打量她的男子怵然心惊……

以上这段美如诗画的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当代著名散文家祝勇的新书《故宫的古物之美》。将一件件冰冷的古物,写出温度、情感甚至思绪,当今文坛,祝勇是翘楚。

继《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勇再次以他深厚的写作功底,集记叙、诗歌、论说等于一体的大散文手法,精选故宫18类藏品,推出这部全新的“故宫美文”《故宫的古物之美》。

书中,祝勇以18篇散文讲述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连缀起一部故宫里的极简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在接受川报观察专访时,祝勇坦言:“我赞同出版社对这本书的定位,‘纸上博物馆’,弥补大家看不到、看不完故宫古物的遗憾。”

以文字之力 为故宫留下痕迹

18类,包括商周青铜、秦俑汉简、唐彩宋瓷、明式家具、清代服饰;18篇,祝勇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而每一个,都那么美。他写汉简,“文字落在竹简上,就像雪落在地上,被大地迅速融化和接收……”;他写唐彩,“大唐帝国的裘马轻肥,在酒意微醺中,滑过李白的诗……”他写服饰,“不知道她们是在用繁花来注释自己的生命,还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供养繁花……”祝勇自谦,他的笔笨拙、无力,但充满诚意,“它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在写过故宫书画和建筑之后,祝勇有了写故宫古物的冲动。但在提笔之初,他有过担忧:“这注定是一次费力不讨好的努力。”原因是,故宫收藏的古物,多达186万多件(套),祝勇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一个人一天看5件,全部看完,需要1000年。“是的,一千年!所以,我来写它们,就感到无奈和无力。”祝勇明显感受到,在庞大的世界面前,写作是那么微不足道。但也正因为如此,祝勇最终决定要坚持把这本书创作出来,“迄今为止,尽管故宫博物院已付出极大努力,文物展出率,也只有0.6%。也就是说,有超过99%的文物,仍难以被看到,虽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所以,我希望能以此弥补展览的不足,让人们能尽可能多的看到这些了不起的中国古物。”祝勇深知,这本书所写18篇,仍是186万中微不足道的之一,“一本不够,我就再写。”祝勇透露,他会把“古物”写成一个系列,包括绘画作品、书画作品,还有故宫的建筑。“书画的其中一本,已经交稿了,预计明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取名《故宫的纸墨余香》。”

“我从宫殿深处走过,目光扫过那些古老精美的器物,我知道我的痕迹都将被岁月抹去,只有这宫殿、这‘古物’会留下来。”祝勇感叹。

#SplitPageHere#

造一座“纸上博物馆” 展示古物之美

看到这本书的第一时间,有很多人都会对书名有新奇感,古物?不就是文物,为何不是“故宫的文物之美”?对此,祝勇有特别的解释,“我把这些物质称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时间属性。每一件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正像1914年在紫禁城内成立中国第一个皇家藏品博物馆,就是以‘古物’来命名的。它的名字叫——古物陈列所。”

在浩瀚的故宫古物中,在美中再次精选美,祝勇用18篇散文构筑的“纸上博物馆”,能让人们看到什么呢?翻开书页,祝勇的文字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寻宝之旅:商代前期的兽面纹鼎、商代后期的亚酗方尊、春秋后期的莲鹤方壶、唐代三彩马、宋代妆窑天青釉弦纹樽、明代紫檀雕夔龙纹玫瑰椅、清代明黄色绸绣葡萄夹氅衣,还有那曾经印在历史课本上让人过目不忘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一一展示着它们各自的美,配合着近百幅故宫及海内外博物馆高清详图,的确是比亲自到故宫匆忙一眼看着要过瘾。毕竟,限流后的故宫,每年也有1600万的客流量,在那样的情景下,看到的,永远只是故宫古物表面的美。祝勇说:“看到美,美不是奢华,不与金钱等值。美,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是凡人的宗教,是我们为烟火红尘里的人生赋予的意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古物之美。”这些古物,从何而来,承载着怎样的历史,经历过什么波折,祝勇都讲清楚了。

“现在的人,对美的感受力越来越迟钝,没有古人的那种智慧了。”祝勇希望这本书能唤醒人们心中对美的激情,“我们造得出高铁,但为何再也烧不出汝窑?我们修得了摩天大楼,但为何却将古建筑比作‘鬼斧神工’,无法再造?所以,这些古物都是了不起的中国古物,是值得我们骄傲并去传承的华夏历史。”

#SplitPageHere#

用接地气的文创 把博物馆带回家

继《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记录片之后,故宫就越来越火了。康熙被玩坏了,淘宝上的故宫店的文创卖断货了,和文物相关的栏目《国家宝藏》越来越火了,当然有关于故宫的书籍也不列外,无论是野岛刚的《故宫物语》,还是祝勇的“故宫美文”系列,都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回应。对于《故宫的古物之美》这本书,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更是亲自打call,力荐阅读。而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故宫成功的文创产品。说起自家的文创做得好,祝勇那叫一个自豪。

“我们故宫的文创,走得比较前沿。从手工艺品到生活用品,从阅读的书到影视作品,所有的元素,都做成了文创。”祝勇笑言,他有时候路过故宫的文创商店,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自己都有想一口气买完的冲动。“但是买不完啊,因为我们一直在创新。”谈及博物馆的文创之路,祝勇给出了一些建议,“单院长说过,‘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怎么带回家呢?就是通过文创。我很赞同单院长的一点就是,把博物馆和古物‘还’给大家,让博物馆真正回到日常生活当中,而不是过去那种藏起来,高高在上,让人顶礼膜拜。说实话,那些古物,一把椅子、一张凳子、一只壶、一方鼎,原本就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就是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把它们拉下所谓的神坛,回到生活中,它们才能实现价值。”在祝勇看来,四川的各大博物馆藏品丰厚,历史悠久,也可以开发出很多有意义的文创产品,让博物馆与人们的距离更近,“关键就是回归生活,接地气!”

所以,今年春节,单院长将带领故宫人,按照过往清宫的规矩,把所有的灯点亮,复原历史上的春节氛围。与此同时,关于故宫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和话剧,全面启动。值得一提的是,到2023年,紫禁城刚好建成600周年,由祝勇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紫禁城600年》将与观众见面,“总共12集,每集50分钟,将把600年宫殿,承载的7000年文明恢弘呈现。”祝勇还透露,故宫里珍藏着15000多出清宫戏折子,他们正在着手进行整理和挑选,“希望有一天,能够将这些昔日唱给皇亲国戚的戏曲精华,复原出来,让老百姓听到。”

名人推荐

祝勇已经着魔一般陷入了昨天的文化里。这样的人不多。因为一部分文人将其视做历史的残余,全然不屑一顾;一部分文人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写作的素材,写一写而已。祝勇却将它作为一片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历史的尊严、民间的生命、民族的个性、美的基因和情感的印迹全都深在其中。特别是当农耕社会不可抗拒地走向消亡,祝勇反而来得更加急切和深切。他像面对着垂垂老矣、日渐衰弱的老母,感受着一种生命的相牵。我明白,这一切都来自一种文化的情怀!

——冯骥才(作家)

故宫历史浓厚、人文荟萃,器具精美,是真正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祝勇整日与苏黄米蔡为伍,与沈文唐仇为伴,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了一个妥帖的释放点,也为他未来寻得了一个可靠的基础。但说到底,还是他的心静。他说,他在故宫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他读的书,大多是繁体竖排没标点的。在这争名逐利的世上,他能不为利益所动,沉潜在中国文化的魅力里,致力于读书做学问,颇有《楚辞》里“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势,在浮躁的今日,更显出一种风度。

——俞晓群(出版人)

祝勇则是深省静穆,像江南深深的小巷,像巷尾微澜的古井,自是一派闲静。祝勇的为人为文多是冷冷的不动声色,但很干净——气味很干净,心灵很干净,其中蕴有足够的真诚和内在的激情,有一种特殊的诚恳在里面,是那种我喜欢的有真正感情的人,当然带着坦然的目光(指目光中没有任何企图),带着一种北方男人的力量……

——冷冰川(艺术家)